登录  
 加关注
查看详情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三 江 夜 谈

星夜,浓茶,鼠标,键盘,看人间万象,书世事冷暖.

 
 
 

日志

 
 

【引用】T.54荷花邮票欣赏  

2012-04-06 22:27:37|  分类: 花与邮票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本文转载自集邮姐姐《荷花邮票欣赏》

荷花邮票欣赏 - 集邮姐姐 - 集邮姐姐的博客

T54荷花邮票  

 300多年前的明末苏州城南葑门外,有一片夏色秀丽的荷花荡,每年农历6月24日荷花盛开的时候,俊男靓女成双结对前往荡里划船赏花,吹吹唱唱为荷花祝寿,故称“观荷节”,又叫“荷花生日”。此风一直延续到20世纪40年代。

 1980年8月4日,邮电部发行“荷花”特种邮票,编号T54,全套4枚邮票1枚小型张。发行之日即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这套邮票的设计者是陈晓聪女士,邮票的图稿是特约女画家俞致贞女士与她的老伴刘力上先生共同创作的,他俩以工笔淡彩的方法表现了画上的荷花仙飞祥云之貌,烟波出俗之姿。

 我并没见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样的美景,于是自己对于荷花的喜爱始终说不上很特别。周敦颐的《爱莲说》没能十分地打动我,倒是读季羡林先生的《清塘荷韵》让自己写下过一篇读书笔记。正如先生在《漫谈散文》里强调的散文的特点其实是“真”、“情”,读先生的散文便感受到一种厚重而平实的深情。季老一生爱荷,在85岁高龄时写下那样深情而活泼的文字,先生的形象便在自己眼前变得丰润而生动起来。

 莲子投入到了池子里,先生“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其实去看上几次就是希望自己的目光能帮助荷叶从淤泥里吸出吧?“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于是先生在有校外的农民来捞水草时“总请求他们手下留情,不要碰断叶片。”先生自然地流露着自己内心里对娇嫩的荷叶的呵护,读后感觉自己的内心也变得很柔软。先生将莲子投入池中,一方面“总算是尽了人事……下面就是听天由命了”,但另一方面先生仍然在内心里种着一份期盼,只是先生内心里的期盼是从容的。经历了冷眼旁观到“完全灰了心”,再到“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到最后的“狂喜”,先生得出了“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只要你肯费力来观察一下,就必然会承认这一点。”这让我联想起汶川地震中坚持下来的生命。我能够理解救援队为什么会对被救出的人们说一声“谢谢”,他们谢的是被困者没有放弃生命,谢的是他们的坚持。

 如季老所言,国人没有不爱荷的,这套荷花邮票亦深受国人的喜爱,因其小型张发行量仅为25万枚,更是提高了邮票的收藏价值。

 俞老从事绘画数十年,曾从师于非闇(于老所画的玉兰曾在邮票上出现过)、张大千,继承了宋、元工笔花鸟画传统技法,又独创了自己的风格。创作这套邮票时,俞老已是65岁的老人。俞老一生创作的荷画甚丰,她的巨幅《金碧荷花》大屏风,陈列在人民大会堂北京厅,有机会定当去看看的。

 

  评论这张
 
阅读(77)|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